农业是产业发展之基。新质生产力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点是将传统落后的农业生产和经营方式转变为现代先进的农业生产和经营组织方式,而农业技术创新是加快这一进程的核心和重要驱动力量。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创新催生了农业新质生产力,与我国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形成历史性交汇,为新时代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难得的重大机遇。
那么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内涵特征到底是什么呢?
目前学术界关于新质生产力概念和内涵讨论较多,对于新质生产力整体的定义相对清晰,而关于农业新质生产力的概念涉及则较少,对于农业新质生产力定义和内涵的探讨更是凤毛麟角。
根据马克思所定义的“生产力,即生产能力及其要素的发展,是人们运用劳动者、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进行组合配置,在既定生产关系下创造出社会所需要的物质产品和服务能力”的经典论述,同时参考学术界对于新质生产力的界定,即“新质生产力是一种依靠科技创新实现传统生产力跃迁和升级的新型生产力”, 亮点集团认为,农业新质生产力是指以突破性创新为基础和前提,以重大新技术产业化应用为主要依托,以现代先进要素为引领,以改善要素投入结构和资源利用效率为标志,以农业生产经营模式实现转型为主要表现的新型农业生产能力,其在助推农村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过程中作用突出。
农业新质生产力的本质即先进农业生产力,它要求进一步发挥传统农业生产能力,并通过革新农业生产中的技术应用和组织模式,实现农业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组合的优化和升级,以及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大幅提升,从而进一步激活农业发展潜力。即农业新质生产力包含新劳动者、新生产资料和新劳动对象三要素,以农业生产中要素投入结构和产业活动组织模式变动为主要特征,意味着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和新产品的出现。
农业技术创新是农业新质生产力形成的核心,表示“农业生产函数的移动”,如图1所示,在生产函数由Y
0移至Y
1的过程中,L
0L
2的劳动与K
0K
2的资本均得到了节约,并且最小成本的切点也由e
0降低至e
2,因而对农业发展的作用可以达到很高的水平。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到,“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研究表明,20世纪初,一些经济发达国家的农业生产力增长中只有20%是靠技术创新实现的,但是到了70年代,农业技术创新对农业生产力增长的贡献已经达到了60%~80%。
总之,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形成过程中,突破性创新是基础和前提,重大新技术应用是主要依托,现代先进要素是引领农业要素投入结构改善和资源利用效率提升的主要标志,最终推动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
农业新质生产力形成在农业农村发展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催化作用,其渗透于生产力三要素之中,目标是激活农业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潜力,推动农业产业深度转型升级,实现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并因此成为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产品质量、降低资源消耗的农业经济内涵式增长的关键。